下了船,一辆更大的旅游车来接我们,有61个座位。北欧的大巴车车都很新,当地就生产大型客车。车子在斯德哥尔摩的街道上行驶,我们看到了瑞典古斯塔夫老国王的雕像、老皇宫、800万块红砖建造的市政厅等。今天我们主要是去看自费的“皇后岛宫”,7月12号才回来游览斯德哥尔摩。小桂介绍说,中国和瑞典在康熙年间就有接触,当时清朝的巡视大臣救助过瑞典的败兵。败兵回国汇报后,当时的国王很崇敬中国,主动派人接触。从斯德哥尔摩乘车西行约半小时,就到了离市区15公里外,风景如画的“皇后岛”又叫“德罗特宁霍尔摩”。这里属于瑞典皇家的领地。
大家从停车的小广场往下坡走,眼前是个大湖,叫“马拉尔湖”。沿湖岸步行,可以看见湖中白鸥点点,野鸭成群,湖水湛蓝。湖岸边一溜白色理石塑像,对岸树影依稀,林屋幽雅,置身其中,宛若仙境。草地上和多的白天鹅,有的大天鹅带着孩子。我们追逐天鹅想照相,天鹅即不怕人,也不和人离的太近。恩,游击战术学的好,“敌进我退,敌退我进”。
好似一块黄宝石镶嵌在马拉尔湖北岸的黄色宫殿,就是瑞典的第一个世界遗产“皇后岛宫”。昂首挺立的宫殿现在是国王夏天的寝宫,国王上班要到市里的皇宫。400多年前,瑞典国王约翰三世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名叫“石头房子”的宫殿,国王喜爱这里就像喜爱皇后一样,因此将这里命名为“皇后岛”,宫殿也称为“皇后岛宫”。1661年,“石头房子”在一场大火中被化为灰烬,只有很少一部分保存下来。王宫由著名的瑞典建筑世家,“泰辛”家族重新规划建造,“老泰辛”开始奠定王宫的基础结构,“小泰辛”设计庭园,历经两代大师的心血,同时吸收了法国、荷兰古典建筑的特点,使整座宫殿具有瑞典、法国和荷兰建筑的特色。
整个宫殿的建设受法国凡尔赛宫的启发,故有“瑞典的凡尔赛”之称。几年过后,宫殿的内部装饰被居住在此的主人们不断改善翻新,现在这里所呈现出的是著名的洛可可内饰风格。1774年当瑞典的Adolf Fredrik迎娶普鲁士公主Lovisa Ulrika时,皇后岛宫被正式移交给公主。这里是瑞典国内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城堡,她也是欧洲同时期建筑的经典代表。
沿着湖岸走到寝宫前,我以为没有到开放的时间。看到皇家卫兵,才知道皇宫内部,是不能参观的。皇后岛宫是瑞典皇室家族的永久居住地。只有大宫殿是为瑞典皇室保留的。宫殿外的所有设施都全年对民众开放。拍照了宫前的雕塑,就转到了宫殿东面的院子,一座白色理石雕像的后面,是一座不起眼的2层淡黄色楼房。楼房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历经200多年没有什么变化的瑞典皇家剧院。哈哈,楼不可貌相。
剧场建于1766年。1792年,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在剧院举行的舞会上遇刺身亡,从此剧院关闭。1922年经整修,一百多年前使用的各种道具、装置、设备和剧台按照以前的原样重新演出,现在剧院仍旧举行古典剧目的演出。就连后台配音的风声和马蹄声的声效装置都是机械的,不是电子的。从剧场和寝宫之间的铁门往北走,看到寝宫后面也有一个广场,也有一个卫兵把守。我走过去,用中国话问他,i把守吗呢?就把守那几个铜雕塑?他看着我傻笑,不明白我在说什么。这个广场建在高台上,是皇宫的地基。
穿过剧场和皇宫之间的镀金铁栅栏门口往后走,皇宫高台下面是一片辽阔而整齐的图案组成的超级大花园。华丽壮美的巴洛克风格花园中,有英式公园,还有非常正统的法式花园。我也分不清什么是英式和法式花园。就见到花园建设成规范的几何形状,整齐成排的树木、绿篱;四方、长方形的草
坪,花圃、黄杨木树篱,和矮小浓郁的树木点缀其间,中轴线上有喷泉和雕塑。几何状的花园最后部分,以喷泉雕塑收尾。继续往前走,一道很长的碎石子甬路。两边都是一组一组欧式的花园,真是满园的绿色阿。
走过了几组花园,进入到原生态的一片森林。走进森林的小路,空气的清馨透彻心肺。森林中有一小高地,上有一雕塑。从高地往西北走,穿出森林是宫殿区的边缘了。有一处房子是管理人员的。我们往南走,一条小路通往“中国宫”。中国宫始建于1753年,由当时国王福雷德里克,为庆祝王后乌尔里卡7月24日生日而建造的。当时在欧洲,东方艺术的装饰非常时髦。宫初为本质结构,规模也小。只是皇后夏天白天读书游戏的地方。1763年国王又下令,用土石结构重建了包括有一座宫殿和两座亭子的中国宫。我先到一座亭子前,亭子前的草地荆棘一片,根本到不了亭子里。一座建在围墙上的亭子,更像是西式的,就是刷上了近似中国建筑外墙的涂料。
先围着中国宫外墙转了一圈,再走进院子。中国共在20世纪50年代,进行了大规模的翻修,成为一座中国式宫殿与法国洛可可式建筑的融合体,兼有东方建筑的典雅与西方建筑的华丽。院子西侧,一排弧形的、砖木结构的中国式楼阁建筑,就是中国宫正殿。弓形建筑中间是两层主殿,每层分前后殿,各有五六个房间。主殿两侧为回廊,各连一座侧殿。侧殿的顶子上,插着两根旗杆。建筑外形有点中国味道,但是中国人一看就是“山寨”的。宫顶的雕龙不是中国的式样,斜坡的平顶子上,刷着绿漆代替了琉璃瓦。墙壁上门窗两侧,多是中国图案组成的框
槽,适于写中国对联。墙面刷的红、黄两色涂料,都不是中国的正色,也不是藏色,也不是伊斯兰色,说不上来的颜色。墙面上和顶上的中国元素不很鲜明,估计设计师也是按照他想象中的中国设计的吧。看着这似是而非的中国宫,还是挺自豪的。中国当时还被人学习过呢。后来别学生打的稀巴烂,特别是可恶的日本,打起老师来格外的狠毒。
走近宫门,从门缝往里看,内部采用了中国的装修风格,但有一个经典的欧洲壁炉。里面的陈设充满中国风情,有条案、屏风、瓷花瓶、漆盆、象牙宝塔、泥人、宫灯、文房四宝和茶具等,还有两套清朝人的服饰、中国传统的算盘和木杆秤。四壁墙面上则挂满了中国山水花、鸟鱼虫之类的画轴和毛笔字的条幅。
中国宫无论从外部还是内部陈设,都明显地充满着异域风情,实在不太像中国古典的宫殿或庭院。不过在古代北欧国家,能建这样一座与遥远中国相关的宫殿,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。院子的地上,用鲜花围起的世界遗产标志倒是很正宗。哈哈,比学中国学的正宗。弧形宫殿的对面,还有两个和宫殿风格一致的单体小房子。宫外不远处的几间民居,是与宫同时修建的,当时由十几座木屋组成了“广州村”。曾为国王和王后的所谓“工业村”,其实仅有几家铁器作坊而已。这个村子曾从中国广东引进了养蚕技术,然而从丝蚕抵抗不了瑞典的酷寒,养蚕缫丝计划因此而受挫,自己生产丝绸的心愿更是以失败而造终。
出了中国宫,“花园中的”“天鹅湖”走。花园太大了,走了好一会儿才到。在路上看到一个正在修建的,像“蒙古大帐”一样的建筑,不知道是做什么的。天鹅湖是一处不大的水草茂密的水面,湖边杨树茂密参天,自然生态的美,难得一见。湖水里和岸边满是野雁鸥。野鸥不怎么怕人,可以慢慢的走进鸥群去喂食和拍照。驴叔蹑手蹑脚的走进鸥群,一会蹲、一会站的与雁欧合影。在花园绕了一大圈,偶尔会看到石雕像。世外桃源一样的皇家花园太大太大了,转了一圈还挺累,出去上车,奔往卡尔斯塔德。
车子行驶在瑞典大地,北欧的风光好好的欣赏吧。在一个休息站,遇到一对开着房车旅游的瑞典老年夫妇。夫人热情的让我们上车看看,给大家鲜草莓吃。房车的设施很齐全,那个先生拉我坐下喝咖啡。咖啡太热来不及喝,我没让他斟就下了房车。大家休息后继续往前进。
中午我们到达位于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之间、维纳恩湖北面的卡尔斯塔德,人口只有8万的小城。小城在中世纪已为商业中心,1854年改现名。1865年发生城市大火,灾后移至现址重建。木材制品和机器制造工业发达。有著名的矿泉和大桥。 这个瑞典中部偏西南的湖港城市,近代以体育运动和举办各种活动著称。这里,每天都可以举办在湖泊和河上划船、划独木舟、垂钓、骑自行车、远足、骑马和其他各种活动。卡市的运动设施完善齐全,人们也非常热衷于体育运动。每年"瑞典拉力赛"自行车大赛的第一阶段都在此地区进行,吸引了许多自行车运动爱好者。爱立信及国家电信公司Telia的研究机构都在这里,这里也因而成为瑞典的信息技术中心之一。小镇很宁静,湖水、小桥、树木、草地甚至行人都透露着安逸和自然。
卡尔斯塔德郊外,位于比约尔库朋庄园即白桦山庄,有诺贝尔博物馆。诺贝尔出生在斯德哥尔摩,但为什么要把诺贝尔纪念馆建在这里呢?原因是诺贝尔在斯德哥尔摩的旧居早已不复存在,现在已建起一座座现代化的高楼大厦;1894年诺贝尔结束海外漂泊生活,回到祖国后
选择了在卡尔斯库加定居,而且白桦山庄旧居,是惟一整体保存完好的,阿尔弗雷德·诺贝尔后半生的居所和研究所。研究所内陈列着他当时实验的仪器、设备、器具和药瓶,游客可以参观居所内的书房,来了解诺贝尔生前工作和生活的情景。 馆内珍藏着诺贝尔生前活动的照片、各种技术发明专利证书和金质奖章以及他的书面遗嘱。
我们的车子不去郊外,只走在美丽、宁静、古朴、精致的小城里。小城只有一条主要大道,没有什么汽车,行人悠闲而文雅。同欧洲其它城市一样,除了市政厅、广场和主教堂这些城市的标志外,到处是花草,满街是雕塑。市政广场一尊高举着断裂的剑的女神雕像,向征着小镇人们对和平和幸福的想往。小鸟依然总是骄傲地站在人物雕像的头顶上,高高地望着下面的人们。广场上有一座用各色鲜花装饰的花柱,街道上、小桥旁、栏杆下,一丛丛红白相间的鲜花把小城装点得如画一般。
我们的车直接开到维纳恩湖边的一家中国餐馆。吃过午餐后,大家就围着湖岸转了起来。维纳恩湖是瑞典第一大湖、欧洲第三大湖,总面积5584平方千米,湖长约145千米,最深处98米。湖水来源于众多河流,最大的河流是发源于挪威境内的克拉河。湖水经约塔运河由湖西南流入北海卡特加特海峡。这里虽然不是湖水最佳的观景点,但还是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,湖上有飞艇驶过,蓝天、白云、碧水、树林,再加上水中的倒影,如梦如幻。
行程上写着游览小城,可是即不写游览什么景点,也不写游览多长时间,全凭领队心情,漏洞大阿。上车继续往挪威进发。在瑞、挪边境有个休息站。小桂告诉我们前面有个界碑,我们都去拍照。朴素的石头界碑是1887年立的,朝公路的一面刻着年代和一个简单的皇冠图案,碑体的两个侧面分别刻着“挪威”和“瑞典”。两国的公路也在这里接合,瑞典一侧的公路质量比挪威那边好。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化,
界碑的作用将逐步降低,而且在历史上瑞、挪、丹、芬的国家关系就很紧密,瑞典一直是其它3个国家的头儿。不过最近挪威有了北海的石油,经济上开始赶超瑞典。回到休息站坐车,我们进入了挪威境内。